经典方剂耳鼻喉科咽喉病喉痈

定义和诊断:喉痈是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西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诊断:喉痈是一个总的病名,临床上常根据喉痈发生的部位进行具体的诊断,如喉关痈、会厌痈、里喉痈、颌下痈等。各种喉痈的共同症状是咽喉疼痛剧烈,吞咽困难,语言含糊,甚则张口困难,多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

鉴别诊断:

喉痈应与乳蛾、喉风等疾病相鉴别:

1喉关痈常继发于乳蛾,因此早期表现与乳蛾相同,应注意乳蛾是否已发展为喉关痈,鉴别要点是患侧软腭是否红肿隆起。

2喉痈与喉风均可出现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口涎外溢等症状,但喉风最为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喉痈无明显呼吸困难,是为鉴别要点。

喉痈常见类型

....1.酿脓期—急性会厌脓肿....

临床表现:喉痈初起,咽痛,吞咽时加重,患处黏膜色红漫肿或颌下肿胀,触之稍硬。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干,咳嗽痰多,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野菊花1、蒲公英1、紫花地丁1、天葵子1、荆芥1、防风1、连翘1、白芷1

....2.成脓期—扁桃体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咽痛剧烈,胀痛或跳痛,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或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如口中含物;患处红肿高突,或隆起顶部红里泛白,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颌下有臖核。高热,头痛,口臭口干,便结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有力。治法:泄热解毒,消肿排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

金银花1、防风1、白芷1、当归1、陈皮1、甘草1、清半夏1、天花粉1、丹参1、赤芍1、皂角刺1。

加减:

若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加蒲公英1、连翘1、紫花地丁1;

若高热伤津者,去白芷、陈皮,重用天花粉2,加玄参1;

若便秘加大黄1;

....3.溃脓期....

临床表现:咽痛逐渐减轻,患处红肿突起渐平复,黏膜色红欠润,或溃口未愈合。身热已退,咽干口渴,倦怠乏力,懒动少言。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南沙参1、麦冬1、玉竹1、天花粉1、扁豆1、甘草1、桑叶1、太子参1、金银花1、蒲公英1。

病案举例患者男,28岁。初诊。患左侧喉痈已6天。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少效。刻诊:仍感咽部剧痛,连及左耳根部亦痛。张口欠利,吞咽困难,大便秘结,两日未解。查左侧扁桃体周围明显充血红肿,悬雍垂偏右侧亦充血水肿。舌质红苔白罩黄,脉数。

病机:肺胃热盛,残邪余毒

治则: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处方:仙方活命饮

金银花1、防风1、白芷1、陈皮1、皂角刺1、天花粉1、归尾1、赤芍1、大黄1、火麻仁1(冲服)。

2剂

外用通用消肿散3克吹喉。药进1剂,咽痛肿胀已基本消失,耳痛亦止,也能张口进食,大便通畅。查左侧扁桃体周围红肿已基本消失,局部微有压痛,以金银花1连翘1重楼1赤芍1连翘1金银花1夏枯草1桔梗1甘草1善后。

总结

喉痈酿脓五味饮,成脓仙方溃沙冬。

说明:1:以上医学观点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天江药业立场。2:上述方剂剂量为天江中药配方颗粒剂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zz/15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