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接种的目的
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
二、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孩子出生离开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虽然有母亲通过胎盘、脐带传给的抵抗力,但由于出生后断了供应,天天消耗,这样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到孩子6个月后就几乎没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理。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就会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了。
三、接种疫苗有什么种类
我国接种疫苗有两大类,分别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愿自费接种的。
四、一类苗的免疫接种程序时间
出生24h内乙肝疫苗(1/3)、卡介苗(1/1)
1月龄乙肝疫苗(2/3)
2月龄脊灰疫苗(1/4)
3月龄脊灰疫苗(2/4)、百白破疫苗(1/4)
4月龄脊灰疫苗(3/4)、百白破疫苗(2/4)
5月龄百白破疫苗(3/4)
6月龄乙肝疫苗(3/3)
6-18月龄流脑疫苗《2剂,间隔3个月)
8月龄麻腮风疫苗(1/2)、乙脑疫苗(1/2)
18-24月龄百白破疫苗(4/4)、麻腮风疫苗(2/2)、甲肝疫苗(1/1)(18月龄)、乙脑疫苗(2/2)(24月龄)
3岁A+C群流脑疫苗(1/2)
4岁脊灰疫苗(4/4)
6岁A+C群流脑疫苗(2/2)、白破疫苗
五、二类苗的免疫接种程序时间
1、五价口服轮状病毒:元/针,6-12周龄时开始口服第1剂,每剂接种间隔4-10周,第3剂接种不晚于32周龄。用于预防G1、G2、G3、G4、G9导致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
2、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元/针,2月龄-5周岁儿童。用于预防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峰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2月龄至6月龄间隔1月接种3针,18月龄加强1针次。
3、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元/针,6月龄至3岁EV71易感者。基础程序为两针剂,间隔1个月。
4、水痘减毒疫苗:元/针,用于1岁以上的健康水痘易感者。接种两针次,间隔时间1年。
5、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元/针,用于2岁以上肺炎球菌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
6、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元/针,用于乙型肝炎易感人群。全程免疫程序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7、A群C群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元/针,3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儿童。用于预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脊髓膜炎、肺炎等。
(以上价格为现行价格,具体价格以预防接种门诊为准)
六、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孩子接种后出现38℃以下发热、轻微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加强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
七、哪些儿童人群不适宜接种或暂不接种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会发生过敏反应。鹅塘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