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到病除ESD术切除贲门ldquo巨

近日,20岁的龙女士拿着外院的检查报告来到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经消化内科医生了解,龙女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后发现胃贲门处有一个肿物。

经药物治疗腹痛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贲门肿物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因为肿物位于贲门,当地的医生考虑内镜治疗难度极大,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龙女士担心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影响日后的生活,拒绝了外科手术治疗。

经过多方咨询及推荐,最终龙女士辗转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下可见贲门胃底粘膜下有一肿物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团队研判龙女士带来的内镜资料后,考虑肿物很可能来源于贲门部黏膜下层,随即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肿物性质和深度。

经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大小约为2厘米,考虑是胃部间质瘤。因为肿物位于贲门(食管胃连接处),行外科手术难度大,且很可能需要全胃切除,患者年纪轻,如果全胃切除,必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内镜团队反复讨论,综合患者各项资料,认为内镜团队经过近几年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高级内镜手术的成熟开展和经验积累,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该内镜手术还是可以成功完成的。

超声胃镜下可见贲门固有肌层低回声占位,切面约为2.23cm×1.11cm

在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属具体病情,并征得同意后,科室决定由许捷鸿主任主刀来进行这个内镜下手术。

虽然术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手术的难度还是大大超出预想,一方面是肿物远比资料显示的要大,另一方面是肿物并非圆形,而是犹如树根一样向上长入食管下段,向下深达胃底大弯侧,胃底组织薄弱且血管丰富,术中发生穿孔及出血的几率很大,且内镜必须反转才能触及贲门胃底,操作难度确实较大。

经过努力,肿物最终完整切除,术中没有发生穿孔,也仅有少量出血,术后患者也没有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内镜下手术切除的病变经测量,大小达到5.8cm*2.5cm,原来术前胃镜、超声内镜、CT检查看到的肿物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幸好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才露出了肿物的“庐山真面目”。

肿物最终病理诊断为间质瘤,极低风险,不需要追加治疗。龙女士术后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精心的治疗护理,术后5天即顺利出院,近期随访恢复良好。

目前该部位如此大的肿瘤能通过医院不多,该手术的成功完成为我院消化内科日后内镜治疗类似病变提供宝贵的经验,病人也能有更多的获益。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的肿物,完整切除肿物约为5.8cm×2.5cm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胃肠道浅表病灶进行整块切除。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不会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疗效评估也更加方便。

总而言之,ESD是一种更加实惠、安全、可靠的切除消化道浅表病变的手术。

科室简介:

医院消化内科是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柳州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技术实力强。

科室拥有富士和奥林巴斯等多台主机、40多条胃肠镜、2条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环扫和扇扫)、进口的诊断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系统等。

科室长期以来一直把内镜下微创治疗作为科室重点开展项目,在桂中地区率先开展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FNA)及精准治疗、消化道早癌精查、血管介入治疗(如溃疡大出血、肝癌、脾大等栓塞术)以及痔疮内镜下套扎硬化术,同时做精做强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的ERCP微创治疗。

程思维卓丽娜

编辑

伍玲

审核

许捷鸿

责任编辑

陈新援

服务信息:

新院区(和平路号):

急诊科:-

客服中心:-

大厅前台:-

鱼峰山院区(柳石路1号):

急诊科:-

门诊总台:-

门诊预约:-

西院(医院):

门诊总台:-

左右滑动上图↑↑↑

查询各院区开诊科室及公交线路

点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hl/14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