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单位两天居家,是打工人的福利还是挑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前不久,一家旅游类互联网企业宣布启动“混合办公”,员工可以每周来公司3天,周三、周五居家办公。从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前卫尝试,到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再到防控常态化下的用工探索,企业、员工和学者对“混合办公”议论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要是今天能在家,不去上班就好了”,这句话可能是自有职场以来,所有打工人都曾表示过的期待。农业时代不下田种地就没收成,工业时代不走进车间就没法完成大机器生产,可以说是服务业的发展普及,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的进步,为远程办公提供了尝试与存在的基础。

(图片来源:搜狐网)

作为一种有些时髦的概念,混合办公是本世纪以来流行的舶来品。犹记得十几年前,国内互联网圈便有人感慨,一些国外公司之所有能领风气之先,与允许员工弹性办公、在办公时间大开脑洞不无关系。站在今天回望,我们很难说清,这些公司的领先优势究竟得益于先发优势、市场地位、创新思维抑或是更灵活的办公方式,但作为组织工作与生活的新探索,灵活、宽松、更尊重个性的风气确实影响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与风格。

开头提到的这家公司,便曾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多次测试远程办公的可能性。这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客服等岗位居家办公后,员工的绩效提升了13%,员工的离职率也出现了一定下降。此外,还有论者认为分散办公有利于减轻城市拥堵、更利于职场人平衡家庭与工作……

如果说此前的探索只是新锐之选,那么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则让远程办公成为许多地区和公司的选项。疫情的冲击,使得全社会加速向云端迁移,云课堂、云婚礼、云游世界层出不穷,云上工作也变得顺理成章。

然而俯下身去倾听不难发现,个体对远程办公的感受并非没有疑义。有媒体就“混合办公”采访了若干上班族。有人调侃,带娃是主业、上班是休息,在家未必能获得更高的效率;有人怀疑,出勤变少会削弱职场竞争力,福利也会随之削减;还有的中层岗位认为,面对面的交流更能第一时间作出决策,远程交流势必会影响沟通效率,并非是长久之计……

(图源网络)

客观地说,在全球疫情的阴影持续未散、远程办公技术基础稳固的今天,云上工作的新模式确实有着发展的基础。正如所有创新都会由弱而强一样,如今槽点不少的混合办公在未来或许也将司空见惯。洞察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本质洞察思考。

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绝大多数将创新视作安身立命之本。这种创新,究其本质是交易成本的减少、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从长远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线上交流扮演越来越大比重的混合办公,可以减少舟车劳顿的苦恼、人员聚集的风险,也对企业能否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及时有效对市场作出反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员工来讲,混合办公使得出勤与缺勤的界限更加难以辨别,私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的边界越发模糊,如何让改善员工体验落到实处,让劳动者免于“电子缰绳”的束缚,更是考验全新模式能否得到欢迎的关键。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一个团体是否可大可久,往往取决于“干实事”的人与“不干实事”的人之间的比例。无论是早期的福特制,还是今天的混合办公,无论是定于一的高效率还是强调个性的新型组织方式,唯有激发员工活力、保障员工待遇,进而保持在市场中的战斗力,才是最合乎时代与行业特点的工作方式。

这正是:

做五休二,远程办公未尝不可。

劳逸结合,劝君切莫朝三暮四。

大家晚安!

(文

杨翘楚)

荐书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京东已售,扫码即购—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wh/15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