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推荐的是冯雪老师的《高血脂医学课》。
冯雪老师来自中国心血管界的泰山北斗,也就是中国医院。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她在得到APP的前三门课程,《心脏医学课》《高血压医学课》和《科学减肥课》,加起来已经有27万多名同学加入了。所以,关于心脏、心脑血管健康方面的事儿,你听冯雪老师的准没错。那什么样的人会得高血脂呢?影响人血脂的因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把《高血脂医学课》中的一讲分享给你,让我们一起看看冯雪老师是怎么说的。你好,我是冯雪,欢迎来到《高血脂医学课》。
咱们国家有40.4%的人有高血脂,在体检人群中,更是高达50%,是“三高”中发生比例最高的那一个。这是什么概念?你的周围,大约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是高血脂。你的印象里,什么样的人会得高血脂?是大胖子?还是顿顿大鱼大肉的人?可是如果让我回忆一下,在我的诊室里,高血脂的,既有胖子,也有瘦子,还有不胖不瘦的。饮食呢,有顿顿红烧肉的,也有很多严格控制肉类的,甚至还有吃素的。而且这些人,哪种比例都不低。如果你既不胖,也不爱吃肉,却依然拿到了高血脂的体检报告单,是不是觉得一头雾水?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血脂升高?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开这些坑,成功远离高血脂的发生呢?先说明一下,我们这一讲,只讨论影响血脂的后天因素。如果是家族性的高脂血症,这属于单纯的遗传因素,今天我们就先不讨论了。我之前讲过,所有血脂,在身体里都需要经过输入、合成、转出三个步骤。这其中,无论哪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高血脂。1
输入环节
先来看第一个步骤,输入,也就是吃。虽然前面说过,每一滴血脂都是我们身体再合成的,吃进去的脂肪没法直接变成血脂。但是你吃得多,身体合成血脂的原料,也就变多了。那么,吃什么会导致血脂升高呢?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脂肪。不过,医学很快就证实这个事不对。举个例子,全球公认的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脂肪类食物一点也不少。如果你每天吃的脂肪类食物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脂肪的代谢就是正常的,完全不会引起高血脂。其实,导致高血脂的第一个输入因素,是长期吃过量的胆固醇。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肥肉、蛋黄、动物内脏、鸡皮、黄油等等,这些非水产动物的油脂。30年前医学家就发现,长期大量吃这些食物的人,血脂就会升高。同时如果减少吃这些食物,血脂也会跟着下降。那么,胆固醇是不是完全的“坏脂肪”呢?医学界曾经走过很长时间的极端,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把胆固醇放在了尽量避免的食物清单里。但幸运的是,最近5到10年,营养学家、医学家明确认为胆固醇也有自己的地位,只要每天控制在mg以下,大概率也不会出现高血脂。所以,胆固醇不是不能吃,只是不能过量。这个量大约就是不到两个鸡蛋,也就是每天一个完整的鸡蛋,再有一点别的胆固醇,就可以了。那么胆固醇控制好了,是不是就不会高血脂呢?不是的。还有第二个输入的因素,就是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具体来说,就是主食超过了一天总能量的60%。即使是完全吃素的人,也会得高血脂。这是因为,在你严格控制脂肪的时候,就很容易饿,这就需要吃很多的主食来代替脂肪,填饱肚子。这些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最后还是会在我们身体里转化成血脂,尤其是导致甘油三酯的升高。所以,碳水化合物也得控制。除了这两种饮食结构的问题,血脂的输入方面,还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量过剩。简单来说,就是吃进去的能量,大于了消耗的能量。不管你的营养结构吃得多么合理,只要能量过剩,造成肥胖,也会成为高血脂的风险因素。至于在什么情况下会能量过剩,又如何去控制,你可以参考我的《科学减肥课》。所以,在输入这个环节,有三种影响因素会让血脂升高:超过mg的胆固醇,6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总能量过剩。只要你注意好这三个因素,血脂就不会在输入这个环节出问题。2
转出环节
说完了输入,我们来看转出。血脂出去得少了,自然血脂就升高了。什么因素会影响血脂的转出呢?血脂,尤其是胆固醇,能不能逆向转运到身体外。这个过程是需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完成。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由不饱和脂肪和蛋白质载体组成的。而不饱和脂肪这个原材料,我们自己不会合成,必须从食物当中来。这就是说,如果你体内的不饱和脂肪不够,血脂就没办法从这一条通道排出体外。哪些食物富含这些不饱和脂肪呢?有鱼肉、坚果、菜籽油、亚麻籽油等等,你每天的菜单上,这些食物最好要不低于总能量的17%。做到这点,血脂在转出这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完美搞定。3
合成环节
输入和转出的部分,听起来都不是很复杂。但是输入、转出,这些都是间接影响血脂升高的因素。血脂升高最关键和最直接的环节,还是合成。有哪些因素会直接增加血脂的合成呢?影响这个环节的因素,就比较多了。多年的医学研究,给我们总结出了下面一连串因素。我们一个一个来看。首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性别。不论男女,从20岁之后,到60岁之前,血脂都会持续地升高,这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进程。但是,男女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女性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够控制血脂升高。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的这份保护作用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如果你是男性,30岁以后,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