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总结一点医学知识病理学第1章

一、适应性改变

1.适应性改变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四种形式。

2.细胞内脂肪沉积(脂肪变)、玻璃样变性属于可逆性损伤(变性),坏死和坏疽属于不可逆损伤。

3.再生是指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完成修复的过程,不属于适应性改变。

4.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阻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机化是指坏死灶由肉芽组织所取代的过程。

6.钙化是指古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固态钙盐的蓄积。

7.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性。

8.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9.增生时没有组织类型的改变,均为同种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

10.癌前病变是指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

11.支气管被覆纤毛柱状上皮。

12.缺碘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刺激垂体TSH分泌增多,导致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使甲状腺均匀性肿大,为病理性增生。

13.瘢痕疙瘩是由于创伤愈合过程中,纤维母细胞和血管过度增生所致,属于病理性增生。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4.变性,现成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15.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倒置缺氧而发生的坏死,不属于细胞损伤范畴。

16.变质属于炎症的基本病变之一。

17.细胞水肿是指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过多的集聚。镜下可见细胞肿大明显,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水肿最常累及线粒体,其次为内质网。

18.脂肪变性的心肌呈黄色,正常心肌呈暗红色,形成黄红相间的斑纹,称为虎斑心。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严重水肿,镜下表现为细胞明显肿胀如气球样,称为气球样变。玻璃样变、粘液变性、淀粉样变均属于变性范畴,属于可逆性损伤。

19.肝细胞水肿时,细胞内水钠异常潴留,导致细胞明显肿大,包膜紧张,胞质高度疏松、淡染、透明度增加(因水分在HE染色过程中不能着色)。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由于大量甘油三酯异常蓄积于肝细胞胞质中,导致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但因脂肪在石蜡切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解,故脂滴呈空泡状。若在冰冻切片时,应用苏丹Ⅲ等特殊染色,可使脂肪着色而呈橘红色,称为苏丹Ⅲ染色阳性。

20.普鲁士蓝染色也称铁染色,主要用于贫血类型的判断及缺铁性贫血的确诊。

21.嗜银染色为区分类癌与腺癌的常用方法。

22.免疫组化是应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的类型。

23.玻璃样变性是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好发于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细动脉壁。血浆蛋白渗入细动脉壁称为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

24.“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为细胞内玻璃样变,常见于慢性肾炎的近段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滤过,被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所吞饮,在胞浆中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玻璃样小滴,HE染色(苏木春-伊红染色)呈圆形均质红染状。肾小球纤维化后,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称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25.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内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

26.瘢痕组织的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称为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27.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常见于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内。细胞坏死是病理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理性死亡。细胞水样变是指细胞内水分的异常蓄积。

28.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出现脂褐素。橙色血质为胆色素的成分之一(胆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间日疟或恶性疟的大滋养体内可出现疟色素。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的巨噬细胞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黑色素主要存在于黑色素细胞、色素痣、基底细胞癌等。

29.转移性钙化是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异常(高钙血症)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常发生于排酸器官,如肺泡壁、肾小管和胃粘膜上皮等。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见于变性坏死的组织,如血栓内、干酪样坏死、动脉粥瘤内、死亡的血吸虫卵等。

30.细胞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为细胞核的变化,即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核分裂相过多、细胞核异形为肿瘤细胞的特点。

31.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等类型。凝固性坏死是指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脑常发生液化性坏死,肠、子宫、肺常发生湿性坏疽。

32.湿性坏疽常发生于水分不易蒸发,且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

33.坏疽属于坏死的特殊类型,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由于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故阑尾容易发生湿性坏疽。

34.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35.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病情恶化时,干酪样坏死物可发生液化,形成局部空洞。干酪样坏死属于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故干燥、质实。

36.软化灶常发生于液化性坏死过程,多见于含蛋白质少,而含磷脂及水分丰富的部位,如脑组织、胰腺等。在液化过程中,常形成羹状软化灶,故脑组织坏死又称脑软化。变性、水肿属于细胞组织的损伤形式。脓肿属于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37.干性坏疽多发生于四肢,如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时,由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较通畅,病变部分干固皱缩呈黑色,且界限清楚。

38.气性坏疽常发生于狭窄深长的厌氧伤口。固缩坏死属于细胞生理性死亡,现已改称凋亡。

三、损伤的修复

39.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

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很强。常见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稳定细胞: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再生能力较强。常见细胞:腺体实质细胞(肝、胰、汗腺、内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永久性细胞:这类细胞不能进行再生。常见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40.骨组织的再生能力非常强,骨折后可完全再生修复。

41.完全再生修复包括:骨组织、肝细胞点状坏死、嗜酸性坏死,其余均为不完全再生修复。上皮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但若基底膜破坏,则难以再生。

42.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组成。肉芽组织中一些成纤维细胞具有类似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称为肌成纤维细胞(原称肌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为组织细胞,不属于肉芽组织的组成部分。发挥抗感染作用的成分是炎性细胞,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提供营养。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成纤维细胞主要产生基质和胶原。胶原纤维为瘢痕组织的主要成分。

43.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因此完成瘢痕修复的物质基础是肉芽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毛细血管网主要提供营养。纤维蛋白网架主要见于血栓中。

44.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表皮再生一般在1~2天内将伤口覆盖。肉芽组织在第3天从边缘将伤口填满。5~7天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此时伤口可以拆线。1周后,肉芽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仍继续增生,胶原纤维不断积聚,形成瘢痕组织,第2周末瘢痕开始变白。









































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
北京哪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zl/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