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有缘人的千字文读书启蒙课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8276.html

这是我定期的招生广告,没有干货噢,但也有点教学思路和方法的东西,不需要报名,也不妨看看。

这个课的起因是我推荐健身班的学生去读《千字文》,确实特别好,非常适合启蒙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入门。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成了被赶上架的鸭子,开发了这么一个课。一发不可收拾,我又领着大家继续读《道德经》,去年底也读完了。

《千字文》读书课,是去年3月份从零开始的,1年左右的时间,我已有了完整的传统文化学习路径和策略。

我精读选取的有《千字文》《道德经》《孙子兵法》《鬼谷子》和《周易》,按照道法术器的层次进行安排:以《千字文》为器,以《道德经》为道,以《孙子兵法》为法,以《鬼谷子》为术,最后以《周易》集大成。目标是学以致用,以期领会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韬略——将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其余的经典,如《韩非子》《尚书》《荀子》《孟子》《山海经》《庄子》《论语》《周礼》《六韬》《左传》《诗经》等我皆是泛读,作为这条主线的补充。先把先秦经典读完,再慢慢去涉猎后世的典籍,不求甚解即可。

这个路线比较奇葩,大家应该闻所未闻,启蒙经典那么多,就怎么只取《千字文》?

少则得,多则惑。

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用再强调了,但是如何从零开始,却是众说纷纭。鸡娃领袖、普通家长和学校老师,都有不同的说法和路径选择。

比如,我推崇备至的《千字文》在据说“语文了得”的鸡娃大V莲妈那,就不值一文。

当然,大家自己学古文或让孩子学,主要目标为应试的居多,功利心比较重,想藉此修身养性的少。

然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我认为,要给学习目标定高标准,志存高远,这样才有更大的收获,自然应试也就不在话下了。

我开设《千字文》读书启蒙课,也不仅仅是教读《千字文》,主要是想让大家(及孩子)领略到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体会古人的胸怀和气度,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打好入门的基础。

这是我的主线。我并无意通过这个课去告诉大家那些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已出版的书籍就能轻松获知的知识或者信息,而是希望将我对《千字文》的学习过程和领悟带给大家,并启发大家。

《道德经》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认为,通过那些表面的知识,获取实质的智慧,才是学习的真谛。说起知识来,我并不渊博,因为我不痴迷于记各种知识或者名言名句。文章里经常引用的词句,是已被我吸收、内化的思想了,所以信手拈来。

所以在设计《千字文》读书启蒙课的时候,我做了精简的安排,课程主体只留下必要的内容。相关的内容,我留出空间,给大家自行探索的机会,或者作为提问、讨论的东西。以主线为基础,不断地发散、延伸,通过“温故而知新”的反复学习过程,让大家对《千字文》有不断加深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历史知识必然有不同的解释,但真相必然只有一个。因为我们并非从事研究的学者,所以没必要进行考据、训怙,而去记很多知识。这样既繁琐累人,又无实际意义,对学习(特别是入门初期)是十分不利的,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我通常直接根据自己的理解,取一个认为最适当且又符合主线的解释。

这是我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坚持到底,不会动摇。这同样适用于其它内容的学习,不要一下子就给自己太多的东西,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此前一直按计划进行着,但上次突然闯入一个“搅局者”。她并非我的目标招生对象,在课堂上分享玄学风险内容和过多网络搜索的内容,大大破坏课堂秩序和教学安排,头疼头疼。

幸好同学们的眼睛明亮,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替我排忧解难了。

这是插曲,我也觉得有点意思。

迄今为止,《千字文》读书启蒙课招生80+,在第2阶段的23人,在第3阶段的11人,全部读完的8人。当然,也有几个退学的,还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或者觉得不如预期,或者不值的。

这些事实应该让对这个课感兴趣的读者知道,避免错付。学费不多,但蚊子肉也是肉,不合适上我的课,就不要浪费钱。

我不想被人埋怨,还是讲清楚好,合则来,不合则去。身为老师,招到不合适的学生,也很头疼啊。我不需要多招生,更想将时间精力,用在对的学生身上,这样我辛苦点都很快乐。

直钩钓鱼,愿者上钩。

另外,一些学生想直接让孩子学习,靠自己讲不出来。

这是一个消化吸收再演绎的过程。受制于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我不能直接教孩子,除非尽量降低内容层次并压缩范围,按讲故事的方式来。但这些内容外面已经有很多了,不需要我这么做,我就想搞点特别的。

我的思路从来就是影响家长,家长们再去影响孩子。这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

就像倒香槟,从上往下倒,才能都有酒。如果只是孩子学,家长不学,那就没有太大意思,没有良性的互动。孩子讲给家长听的东西,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应,也不能被提高乃至升华。

只有当家长也发自内心地喜欢传统文化,并认真学习的时候,就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想给孩子一碗水,家长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

所以,这个课程也不仅仅是学我的内容,转述给孩子而已,家长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自然,这样做有一定难度,有些家长过不了自己那关。

《道德经》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的课程设计已经是尽量降低学习难度了,并且留予学生充分的复习时间,分拆成5个阶段,准备好了再进入下一阶段。大概有个1年时间,应该就能将《千字文》学扎实了,并且对传统文化学习框架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被动学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收获也是比较少的,甚至会厌学、弃学。如果你对课程感兴趣,想学习,最好有这个觉悟,不然容易半途而废。

不好的评价,还有学习过程可能存在的麻烦都讲了,就再来听听那些有所收获的学生们如何说吧。

这是一个上海的宝妈,女儿4岁多,她已经在用千字文的内容,和娃互动交流,学以致用了。

这是一个佛山的宝妈,儿子三年级,直接让娃听音频、学内容。

这是其它一些学生对我的评价。

诚然,我并非完美老师,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甚至还有因学而厌的。但我会一直努力前进,以不辜负那些信任我的学生们。她们的积极反馈,一直在鼓励我做得更好。有这么多学生的支持和认可,让她们受益匪浅,我已经很有成就感了。现在她们在催更《孙子兵法》了,我都想再歇歇,确实有点烧脑啊。对于各种负面评价,我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避免但不会在意。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我希望她们(或其孩子),将来能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我相信,这是必然的事情。毕竟,孩子越小,潜力越大。

最后正式介绍《千字文》读书启蒙课。

课程计划:

一、重新识字:联系现代文,逐字讲解每个字的精准用法

二、读文言文:穿插一些经典佳句

三、穿插知识:在相关内容上发散、延伸

四、讨论交流:可提问,可质疑,可分享,可回答

五、提升格局:还原《千字文》的真正魅力

六、捐图书馆:待毕业学生够多了,发起《千字文》图书馆众筹(希望工程项目),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方式: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zz/1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