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好习惯
原创:刘谷一一放射技师考试资料-02-14
头部横断层常用基线有:①眦耳线(听眦线):眼外眦与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②Reid基线:眶下缘至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又称为人类学基线或下眶耳线,头部横断及冠状层标本的制作常以此线为基线;③连合间线: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现作为标准影像扫描基线。
↑↑↑↑↑↑为重点,经常考。
一、经大脑半球顶部的横断层
外侧由前向后有:额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
内侧由前向后有:额内侧回、中央旁沟、中央旁小叶、扣带沟缘支和楔前叶。
中间是大脑纵裂,内有大脑镰,其前、后端可见三角形的上矢状窦。
二、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
此断面经胼胝体上方,大脑镰位居左右半球之间,其前、后端仍可见上矢状窦的断面,大脑半球断面内的髓质形成半卵圆中心,髓质和皮质分界明显。半卵圆中心的髓质成自三种纤维:
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大部分纤维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
②联络纤维:连接一侧半球各皮质区,联络纤维多而发达;
③连合纤维:连接两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区。
这个标红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都是历年真题里出现的。
三、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
侧脑室前角呈倒“八”形向前外伸展,两前角后半之间为透明隔,透明隔后连穹隆柱,第三脑室呈纵向裂隙状,其后方为胼胝体压部。侧脑室前角外侧的尾状核头,两前角前方为胼胝体膝。背侧丘脑呈团块状位于第三脑室两侧,前端为丘脑前结节,后端为丘脑枕。尾状核和背侧丘脑外侧是“﹥﹤”形的内囊,CT图像上基底核和内囊清晰可辨。内囊外侧是豆状核壳,壳外侧是屏状核和岛叶,岛叶外侧可见外侧沟,其内有大脑中动脉走行。胼胝体压部后方的小脑幕呈V形,后连大脑镰。
大脑半球内侧面前部可见额内侧回和扣带回,后部可见扣带回和舌回。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由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外侧回。←这一段内容里的部位一般在中级考试断层图上考,因为涉及的部位更细。
↑↑↑↑↑↑所有形状都是考试经常考的重点。
这个标红圈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都是历年真题里出现的。
41.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T1WI图像,位于图注6和8之间的结构是C
A.尾状核头
B.壳
C.内囊
D.外囊
E.丘脑
真题来源:年放射医学技术(士)相关专业知识
其实带图的这种断层题,都很简单,基本上都不会错,一般较难的是文字描述类的题。
说起来断层解剖真的没有什么好讲的,主要是大家对每一层面的认知,脑子里有一个人体,随便你切,想要哪个层面就切哪个,但是前提是解剖知识要硬,说到头还是解剖要好,空间感要好。
四、经前连合的横断层
大脑外侧沟分隔前方额叶及后方的颞叶,小脑在断面后方。中脑位居断面中央,其后部左右稍隆起者为上丘,中脑水管形似针孔样位于顶盖前方,黑质颜色较深位于前外,红核位于黑质的后内(口诀:黑前中盖)。前连合位于大脑纵裂和第三脑室之间,前连合中部纤维聚集成束,两端分别向前、后发散,整体呈H形。前连合在MRI图像上是最重要的标志性结构。侧脑室前角外侧可见尾状核,尾状核和壳相连,其外侧可见屏状核和岛叶。侧脑室下角位于颞叶内,狭窄并略成弧形,前壁可见尾状核尾,底壁为海马。小脑断面增大呈扇形,中间为小脑蚓,两侧为小脑半球,小脑幕呈“八”形位于颞叶和小脑之间。
补充扩展内容:中脑背侧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上方一对上丘,下方一对下丘,合称四叠体,又称顶盖。
经前连合层面横断面,前连合呈:A
A.“H”形
B.横“一”字形
C.“V”形
D.“八”字形
E.不规则形
真题来源:年放射医学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
练一练:
关于下列解剖描述正确的是
A.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B.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后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C.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后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D.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前内
E.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后方,红核位于黑质前内
其实带图的这种断层题,都很简单,基本上都不会错,一般较难的是文字描述类的题。
五、经视交叉的横断层
此断层中部可见五角形的鞍上池,由交叉池和桥池组成。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鞍背、基底动脉末端和动眼神经,视交叉两侧为颈内动脉。额叶的断面进一步缩小,可见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鞍上池两侧可见颞叶,颞叶与额叶间隔以蝶骨小翼和外侧沟。颞叶内可见杏仁体位于钩的深面和侧脑室下角的前方。鞍上池后方为脑桥,脑桥后方为小脑,二者间连以粗大的小脑中脚,其间可见第四脑室断面。小脑和颞叶之间隔以三角形颞骨岩部和伸向前内的小脑幕。
拓展阅读:
五角形的鞍上池由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和桥池组成。
杏仁体:大脑颞叶内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聚集组织,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旁回沟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
其实带图的这种断层题,都很简单,基本上都不会错,一般较难的是文字描述类的题。
六、经垂体的横断层
垂体位于断面前份中部,其前方有蝶窦,垂体两侧是海绵窦,海绵窦外侧为颞叶,两者之间隔以海绵窦外侧壁。垂体后方为鞍背,鞍背后方是脑桥。
颅后窝内的小脑借小脑中脚连于脑桥,其间是不规则的第四脑室,小脑半球内有齿状核;外侧为连于横窦与颈内静脉之间的乙状窦,是颅内血液回流的重要途径。
要知道第1段里的这些部位的位置前后毗邻关系,图上知道在哪里,文字描述稍微修改一个字,就容易误导你。
七、经下颌颈的横断层
鼻咽居断面中央,前方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鼻咽后方依次可见咽后间隙、椎前筋膜、椎前间隙和椎前肌的断面;后外侧为咽隐窝。咽侧方的咽旁间隙较宽大,呈三角形,位于翼内肌、腮腺、脊椎与咽侧壁之间,上至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呈潜在性漏斗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区域。以茎突及茎突周围肌为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对脑神经等。
鼻腔两侧为上颌骨、上颌窦。上颌窦后内侧与鼻腔、蝶骨大翼之间为翼腭间隙,后外侧有颧弓、颞肌和翼外肌。翼外肌内侧出现翼内肌和咽鼓管软骨的断面;后外侧有椭圆形的下颌颈和腮腺。
颅后窝断面接近枕骨大孔,可见延髓和小脑扁桃体。
八、经枢椎体上份的横断层
鼻咽居断面中央,其前部为固有口腔、舌和牙龈;固有口腔与鼻咽之间可见软腭、腭垂和扁桃体窝及其内的腭扁桃体。颊肌紧贴于固有口腔两侧,其后方的面侧区仍可见下颌支和其外侧的咬肌及咬肌间隙,内侧的翼内肌及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床”。咽后间隙位于咽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上至颅底,向下通食管后间隙,外侧是咽旁间隙及其内的颈动脉鞘等。
枢椎体与椎前筋膜之间为椎前间隙,上至颅底,下达胸部,为一潜在性间隙,颈椎结核的寒性脓肿可进入此间隙向下蔓延。此层面及其上下层面位于中央的是什么,一定要掌握,每一层面对应是哪个部位的层面也要掌握,红色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必考。
九、经下颌角的横断层
此断层经第3颈椎,下颌体、下颌角和下颌下腺的断面出现。
口咽居断面中央,其前方为固有口腔。舌的两侧是下颌体和下颌角;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断面均明显缩小。下颌骨内侧出现封闭口腔底部的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和二腹肌后腹;在下颌骨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有颌下间隙及其内的下颌下腺。
给你这个断层,你要知道6是哪个椎体。位于断面中央的8是鼻咽还是口咽。
练一练:
85.颌下间隙内的结构是:
A.舌下腺
B.腭扁桃体
C.腮腺
D.下颌下腺
E.舌咽神经
真题来源:年放射医学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
十、正中矢状面
由于左、右侧大脑发育的不对称性,大脑镰很少处于正中位置,故该断层大脑镰不完整。
胼胝体居脑部中份。胼胝体的嘴、膝、干及穹隆之间为透明隔。胼胝体压部的前下方,右侧大脑内静脉位于帆间池内,向后汇入大脑大静脉。此处的蛛网膜下隙,自上而下形成了大脑大静脉池、松果体池、四叠体池。胼胝体嘴下方是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向后为前连合和终板;向下依次是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
与胼胝体沟平行的是扣带沟,侧脑室外侧壁上可见尾状核;在室间孔前方,穹隆柱向后上延续成为穹窿体。
脑干腹侧自上而下可见交叉池,池内有大脑前动脉(A1段);脚间池,含基底动脉末端和大脑后动脉(P1段);基底动脉位于桥池,紧贴脑桥有基底沟。脑干背侧,菱形窝构成第四脑室底;上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下髓帆和小脑上脚组成第四脑室顶部。原裂将小脑分隔成前、后叶;小脑扁桃体下方是宽阔的小脑延髓池。
小脑幕分隔了上方的大脑枕叶(幕上结构)和下方的小脑及脑干(幕下结构),直窦汇集了大脑大静脉的血液,向后流入窦汇。
垂体前、后叶分界明显,上方被鞍膈覆盖,由垂体柄连于漏斗。垂体窝的下方是形态不规则的蝶窦。
上矢状窦直通窦汇;在颅顶部可见蛛网膜粒突入上矢状窦内。
小脑扁桃体位置变异较大,可突入枕骨大孔或其以下3mm均属正常范围。
练一练:
9.图中标15的解剖结构是
A中央旁沟前部
B距状沟前部
C蛛网膜下腔
D大脑镰
E蝶窦
真题来源:年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相关专业知识
扩展内容:
倒“八”形(胼胝体压部断面)侧脑室前角
团块状(胼胝体压部断面)背侧丘脑
“”形(胼胝体压部断面)内囊
V形(胼胝体压部断面)小脑幕
H形(前连合断面)前连合
弧形(前连合断面)侧脑室下角
扇形(前连合断面)小脑
“八”形(前连合断面)小脑幕
五角形(视交叉断面)鞍上池
三角形(视交叉断面)颞骨岩部
三角形(垂体断面)咽旁间隙
椭圆形(下颌颈断面)下颌颈
新月状(喉咽和会厌断面)会厌
水滴状(喉咽和会厌断面)舌骨大角
倒置的V形(甲状软骨中份和喉中间腔断面)甲状软骨板
椭圆形(甲状软骨中份和喉中间腔断面)喉中间腔
弧形裂隙状(甲状软骨中份和喉中间腔断面)喉咽腔
圆形(环状软骨和声门下腔断面)声门下腔
C形(胸膜顶层)甲状腺
C形(T3断面)气管
“腊肠”状(主动脉弓断面)主动脉弓
“三叶草”(肺动脉差断面)肺动脉杈
S形(左右下肺静脉断面)四心腔
“新月”状(肝门静脉左支脚部)脾
三角形(腹腔干断面)脾
牛角形(男性S4断面)髂骨体
向外开放的C形(男性髋臼上缘断面)髋臼
两个三角形骨块组成的髋臼
“板栗”形(男性耻骨联合下份断面)前列腺
三角形(男性耻骨联合下份断面)坐骨直肠窝
椭圆形(男性盆腔正中矢状面)前列腺
肛管(女性耻骨联合上份横断层)卵圆形
V形(女性耻骨联合上份横断层)两侧提肛肌
纵向椭圆形(女性正中矢状面)子宫
圆柱状(女性正中矢状面)子宫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