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科维|中信出版集团
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出路的方式。史蒂芬·柯维团队进行了一次全球性调查,想要找出每个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受访者有人,遍布各大洲各组织的各个阶层。在个人生活上,人们感觉最大的挑战是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缺乏满足感,还有人际关系问题。一位欧洲的中层管理者写到:“我有压力,感到厌倦,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在职场中,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是资金和利润短缺,也就是交易和钱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问题,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就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3选择》中提出,生命不是网球赛,只能有一方赢球。双方共赢、能够共同创造出一种新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现共赢,又需要运用“协同”的思路。协同不是妥协。妥协是1+1=1.5,总有一方会利益受损;而协同是化学反应,1+1等于10,甚至、0。大树的根系交错,在风中顽强伫立,生长到参天的高度;雁阵排成“V”字形,利用拍动翅膀造成的上升气流持续飞行,距离几乎达到单只雁飞行的两倍;水滴中的微小粒子相互作用,形成每一片都独一无二的雪花……协同的力量,就是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伟大的球队中可能没有天赋极强的球员,但一定配合默契;而多个天赋极强但只顾卖弄天赋的球员,却组不成一支伟大的球队。美满的家庭里,每位成员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当孩子向母亲微笑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互利关系,他们不再是简单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只是从对方身上得利。负面协同也是如此,吸烟致癌,石棉也致癌,如果吸烟的同时还吸入石棉,那么得肺癌的概率远高于单一因素致病率相加之和。协同的解决方案不是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科学的思考步骤。首先,以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提问,是协同过程的第一步。“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如果答案是“愿意”,冲突的张力将会释放。“你愿意与我一起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吗?”“愿意,但我不明白什么是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我是不会妥协的。”“我不是要你妥协。我只想问你是否愿意和我共同创造一种比你我能想到的更好的东西。它并不存在,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如果没有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就永远不会找到第3选择。接着,界定共赢的标准。表面上的冲突会蒙蔽我们,让我们看不到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夫妻为了谁收拾碗碟而争吵,闹到不可开交,表面上是为了家务,其实还涉及到更多的家庭分工、涉及到家务之外的资源分配。这时候就需要彼此从共同的原则出发,界定共赢的标准。在真正相互理解的前提下,我们会知道各自的“赢”与“不赢”究竟是什么样的,从而知道我们解决问题之后能得到的状态是怎样的。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到了创造第3选择的重要步骤。有时,第3选择来自两个对立论点的结合。尽可能地表达观点,让代表两种选择的声音都充分表达出来,协同才有可能达成。当第3选择出现的时候,之前的愤怒、戒备、沉默,都一去不返,忽然体会到捉迷藏时找出最后一个隐藏的小伙伴的快乐。史蒂芬·柯维提出,一个第3选择思维者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你的内心越是强大,安全感越强,就越会有足够理性的思维和足够多的创意,去找到第3选择。做好一些日常小事,保持正向的思维习惯,也能有效提高你的内心力量和安全感。比如: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无论如何,你所知道的事实都是一个局部,如果一个人坚持己见,就无法获得创造性解决方案。学会说“对不起”。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或者伤害了某人,就要诚恳道歉,负起责任,并表达出你渴望被理解的情感。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从小的承诺开始,做出承诺,实现承诺,你的诚信将成为你的可靠性和能力的最大资源。广泛阅读是获得精神共鸣的最好方式,也因此会产生第3选择。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维持身体营养的均衡。身体是思想和精神的根本。保持充足的睡眠。在睡眠中大脑可以产生新的连接,所以我们会因为突然闪现的新念头而惊醒。研读鼓舞人心的作品。沉思、冥想或者祈祷,就会有新的领会。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全面思考具有创造性的第3选择,去解决你面对的挑战。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用心去倾听他们,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当事情发展得不顺时,可以先休息一下,出去散个步,睡个好觉,新的一天再用新鲜的角度去面对它。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共赢,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有太多的人活在二元对立的困扰中:不是A,就是B;要么工作,要么玩乐……每一天都在“大脑开”和“大脑关”两种模式中转换,我们就像工业时代执行特定功能的机器,完成每天的任务。但人生是一项使命,而不是一种职业,你总有第3个更好的选择。以协同的思维找到第3选择的道路,才能活出生命的广阔。十点听书会员,全新升级大咖讲书,重磅上线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