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味道
总值班那些事......
桂总日记
难忘的气管插管
作为急诊科医生,在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稳定气道和循环是我们的两项首要任务,气管插管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尤其在总值班这个岗位,几乎每个班都会有抢救的病人,气管插管是救命的必要手段,回想入职以来几次难忘的历久弥新的气管插管经历,仍旧历历在目,为更好地胜任总值班岗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病例青少年男性,因咯血合并消化道出血入抢救室,诊断血三系减低原因未明,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入室不久后患者憋气明显,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予气管插管。因患者身高公分以上,脖子长,考虑存在困难气道的可能,插管前特备好了可视喉镜。意想不到的是,在使用司可林肌松后,使用可视喉镜竟完全无法看到声门及会厌,改换直接喉镜下观察声门显示亦不清楚。使用球囊呼吸器接面罩维持呼吸,氧合尚能维持,但期间出现较多胃内容物经口呕出,为避免误吸,只得反复使用吸引器吸引。在直接喉镜下尝试插管,置管深度22cm,接球囊呼吸器氧合能维持,但接呼吸机后反复报警潮气量过低,遂拔出后重插。急诊总值班尝试插管成功,置管深度23cm,固定后接呼吸机,未再报警。联系转重症监护病房,又出现漏气音,调整深度及气囊充气不缓解,再次置管,予纤支镜引导下调整置管深度竟为28cm,这样的气管插管深度是自己先前不敢想象也是唯一遇到过的特例。看来特殊的身材一定要注意插管深度,要及时拍片确定插管位置,及时调整,避免插管失败。
2病例中老年女性,因低血压休克状态转入EICU,氧合不能维持,意识不清,紧急插管。直接喉镜下声门暴露充分,但是普通导丝引导下气管导管置入困难,多次尝试(包括上级医生插管、更换小型号的气管插管)均无法插入,考虑存在气道狭窄可能,改换球囊呼吸器面罩氧合亦不能维持。无奈之下,只得在直接喉镜直视下,将6号气管导管套在硬质喉镜的金属导杆上,借助硬质金属导杆的硬度强行插入成功。事后复习病史,患者曾在我院ICU住院,曾因气管狭窄导致插管困难而行气管切开。
3病例中年女性,意识模糊伴低氧入抢救室。外院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由转运床往抢救床搬运过程中出现意识丧失,颈动脉无法扪及,立即CPR复苏。5分钟左右自主心律恢复,直接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固定后接球囊呼吸器后捏皮球阻力大,听诊双侧呼吸音低,但氧合尚能维持。当即拔除气管导管重新在喉镜直视下再次置管,但接呼吸器后捏皮球时仍十分费劲,胸廓起伏不好,在我们困惑之际,发现患者前胸部皮肤鼓起,触之捻发感及握雪感明显,出现了皮下气肿,立刻想到气胸可能,随后在维持氧合及循环的情况下安排CT扫描,提示双侧气胸、纵隔气肿并皮下气肿,立即联系胸外科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事后追问病史,家属告知患者在外院曾因反复气胸行多次引流。
通过这几例患者的救治,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对病情危重可能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事先获取重要病史信息是多么的重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