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珍珠’,像是龙宫里的宝藏。经过细心剥离,最后发现病灶来源于腹膜后肿瘤,而整个腹部的“珍珠”都是肿瘤网膜种植转移灶,术后病理结果是致命的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
2岁女孩茜茜的腹腔肿瘤
刘医生说,两个半小时的手术之后,他们基本上把转移瘤和原发瘤都消灭掉了,并进行了规范化的化疗以及后续跟踪。刘医生表示,横纹肌肉瘤是小儿肿瘤实体瘤里比较常见的,在全身器官都有可能出现。主要发生于10岁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好发于头颈部、泌尿生殖道等,偶可见于四肢。两岁女孩茜茜腹部瘤的影像图片“难发现、易耽误”是儿童肿瘤最可怕的地方;刘昇推荐一套儿童肿瘤自查方法,家长们在给孩子洗澡时、哄睡后,可做一个简单排查——1.儿童肿瘤洗澡自查方法
因为孩子在洗澡时最放松的,注意力也最分散的,洗澡时按部位擦拭,同时顺便摸查全身。
主要顺序可按三条线:头颈上肢,前身下肢,后身会阴。或按八字诀的顺序:头颈肩臂腹腿背阴。家长的手指并拢,边涂肥皂边在孩子的皮肤表面触摸。从头部到会阴、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顺序不乱不漏。每次必查全套,养成固定习惯,以免漏掉某处隐蔽性肿瘤,既洗得干净,又摸得全面。
正常淋巴结为可活动、无痛的、小豆形、不坚硬的皮下颗粒,长圆扁形如蚕豆,最长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2.睡眠摸肚脐检查
小儿睡熟仰卧位,家长右手五指并拢,以掌面轻按肚脐。慢慢向深层压下,达到脊骨,可感到有脉搏跳动。
一般小儿不特殊肥胖、腹不胀,都能摸到清楚的跳动,并且能摸出一小段血管的粗细与方向。
经验不足的检查者可以耐心反复多查几遍,同时与孩子的腕脉对照,多次实践不难掌握。
3、有条件,在定期体检中引入超声检查。
对孩子来说既没有创伤也没有辐射,也是目前腹部恶性肿瘤首选的筛查方式。”
刘医生指出,孩子的恶性肿瘤相对成人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愈合更好。就目前肿瘤的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而言,常见的对于儿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国际和国内均有协作组和治疗指南。而且针对每一个个体孩子,诊治过程也采用多科室联合会诊模式(MDT)。因此,对于一些恶性肿瘤,要做到更有信心,家长不要恐慌,要理性看待。肿瘤外科科主任刘昇无独有偶,一位孕妈妈在27周做彩超时发现,体内胎儿肚子里长了个鹅蛋大小的肿瘤,经胎儿MRI检查提示畸胎瘤可能。在孩子出生3天后,他们来到福建医科医院肿瘤外科寻求治疗。经过检查发现在,婴儿腹腔一半已被肿瘤占满。在住院治疗期间,因考虑孩子才3天,肿瘤巨大,左侧肾脏被肿瘤推压到盆腔,腹部大动脉也受压变形,该院肿瘤外科采用目前全国肿瘤界推行的多学科会诊模式(MDT模式),以林芃博士、刘昇副主任医师为主刀的手术团队,为孩子进行了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林芃博士在手术后7天,这名婴儿顺利拆线出院,术后病理证实为成熟性畸胎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林芃博士说,很多胎儿的疾病是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但同时,不是所有肿瘤都是早期发现的。林芃博士“很多小孩的肿瘤不像成人在肝脏、内脏器官,而是发生在腹膜后等比较隐藏的地方,很难发现,到大了才会发现,或者有症状,比肿瘤压迫到肠管引起梗阻,或者压迫到血管,有症状才会发现,否则都是比较晚期的。“胎儿瘤林博士说,胎儿的肿瘤很多跟畸形是一起的,畸胎瘤既是一种畸形也是一种肿瘤。因为儿童肿瘤死亡率比较高,因此,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孩子出现消瘦、食欲下降、便秘等现象,由于是非特异性,往往不会引起重视。畸胎瘤有良恶性之分,一般80%都是良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恶变率会迅速增长,尤其是骶尾部畸胎瘤,新生儿期90%都是良性,但是随后恶变率明显上升。另外本例孩子肿瘤巨大,占位效应明显,不手术将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因此,新生儿畸胎瘤,尤其是骶尾部畸胎瘤,建议尽早手术,哪怕是新生儿期。林博士说,引发胎儿瘤的诱因很多,如环境污染、药物滥用等,所以,遗传性恶性肿瘤在近年来发病年龄提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林芃博士“除了遗传因素外,父母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过量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备孕阶段父母戒烟戒酒、均衡饮食,保证睡眠、避免滥用药物等是保证宝宝健康的重要举措。”儿童腹部肿瘤影像图片根据全国大数据跟踪,每年有3至4万儿童肿瘤发生。儿童肿瘤的死亡率位居儿童死亡率第二,仅次于外伤车祸。目前国家对儿童肿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