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痘痘、粉刺、黑头,其实都叫做痤疮,只不过粉刺、黑头是痤疮的早期轻微表现,是毛囊被油脂堵住了,还没有炎症反应。而痘痘就是堵塞的毛囊里定植了一些细菌,造成毛囊的炎症反应,形成了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者囊肿。
什么原因引起的痤疮?
1.激素原因引起的皮脂分泌过多。痘痘容易在青春期生长,因为青春期时,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促进了皮脂腺的生长和分泌,导致皮脂分泌过多,肌肤呈“油”性。激素原因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体内激素水平偏高,且始终偏高;二是激素水平随生理周期而变化,机体对雄性激素比较敏感。
2.毛囊口上皮细胞异常角化,造成毛囊口堵塞,皮脂无法排出。
3.毛囊内微生物定值造成皮脂腺及毛囊的炎症。参与引起炎症的病原菌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它是人体正常皮肤的定植菌,油脂分泌量越多,痤疮丙酸杆菌数量越多,但数量越多并不一定痘痘越严重,严重程度是跟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
以上三点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了炎症性痤疮的产生。
如何药物治疗痤疮?
1.减少皮脂的分泌:
激素过高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避孕药等调节激素的药物
男性或雄性激素正常者,口服或外用异维A酸,可抑制皮脂腺皮脂分泌、调节皮脂腺导管及毛囊口细胞的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预防瘢痕形成,是治疗痤疮的一线用药,安全性较好。
2.疏通堵塞的毛囊口:
外用异维A酸、果酸、水杨酸可去除角质、疏通毛囊口。
3.治疗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毛囊炎:
首先,清洁皮肤,减少皮肤表面“过油“的皮脂,从而较少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
其次,严重者可采用药物治疗。除异维A酸外,可使用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此类抗菌药物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赖甲环素,为痤疮治疗的一线抗生素。但抗生素治疗应有医师指导,以达到最佳疗效,减少细菌耐药。
到底怎么控制痤疮,需不需要药物治疗呢?
临床上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分为四型、三个严重程度,其治疗方案如下:
1.轻度:I型,粉刺加少量丘疹
一般不需内服药,可选外用药及祛油杀菌的护肤品,并定期做药物面膜即可。如要选择药物,可单独使用维A酸类(阿达帕林)外用药物,涂抹于痤疮好发部位,每晚涂抹一次,避光。
2.中度:II型丘疹、III型脓疱
选择1:外用维A酸类药物(阿达帕林)+外用抗生素(林可霉素B6乳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疗程一般在8-12周。
选择2: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皮肤有急性炎症及破溃者禁用)+外用抗生素(林可霉素B6乳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疗程一般在8-12周。
维A酸涂抹于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其他药物点涂于皮损部位。在两种选择的基础上,可配合激光疗法、光动力疗法或其他疗法,效果更好。
3.重度:IV型,结节、囊肿、脓肿
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赖甲环素)+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口服异维A酸(异维A酸口服禁忌:肥胖、血脂异常、肝病患者慎用,12岁以下尽量不用,女性使用期间不可怀孕,使用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有条件可配合光动力疗法。
口服异维A酸一般需要到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即可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一般大于16周;口服抗菌药物应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避免用药间断,治疗2-3周无效应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用药疗程6-8周。
有效的治疗是药物加日常护理,如果日常护理做得不好,会造成痤疮反复
皮肤因为长痤疮,使得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再加上使用外用药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再次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以致皮肤失水严重、角质层含水量低,因此皮肤的修复、防御功能低下。痤疮患者,虽然皮肤表面满是“油“,但皮肤缺水严重。因此,在治疗痤疮的期间,应该加强皮肤的保湿,使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并可选用添加神经酰胺的护肤品,帮助修复皮肤。
痤疮的日常局部清洁:
选用温和洗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以及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不要用手挤痘痘或者搔抓粉刺。
为了警醒各位不要剂痘,特意献上三张美味的图片。
最后一点是老生常谈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控制引起痤疮的原因,如果你吃一顿火锅就冒痘,那就尽量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特别是在治疗期间。下面总结了长痘人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1.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暴晒,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3.心理辅导:对于因痤疮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配合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