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传来噩耗
演员高以翔在节目录制现场突然晕倒
现场经过多时心肺复苏后仍未能抢救回来
医院后
宣布不幸离世
年仅35岁
何等惋惜!曾以《遇见王沥川》而圈粉无数的高以翔,他的笑容带着治愈,温暖人心。可如今这样的温暖却再也看不到了,愿天堂再无病痛,一路走好。
其实,这样猝死的例子,不时发生在我们身边。人们看到新闻的时候总会惊呼:原来,猝死,离我们很近很近!
猝死诱因有哪些?
当身边有人倒地,我们又该如何专业施救,
做一个“专业的好人”?
猝死是如何发生的?
猝死就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一般他们身上都有心脏性疾病或其他易致猝死的疾病,只是自己没有感觉或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些特定因素影响下就可能出现猝死。
专家告诉我们,导致猝死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肺动脉高压、风心病、高心病、Brugada综合征、与QT间期相关的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心源性疾病和主动脉夹层、急性颅内出血、肺动脉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电解质紊乱、双硫仑样反应、急性会厌炎等非心源性疾病。
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的80%,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近年来发现主动脉夹层猝死的也越来越多。
引起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猝死的根本死因是自然性疾病,但某些诱发因素会加速或导致这些患者突然死亡。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吞云吐雾:吸烟可促进血栓形成,尼古丁会导致冠脉痉挛,可引起心肌缺血和严重心律失常。
◆饮酒过度: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醉酒后可致呕吐物堵塞气管,横纹肌溶解,脑溢血,特别是服抗生素期间,绝对不能喝酒,以防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而猝死。
◆熬更守夜:对于普通人群,即便熬夜也不会马上导致猝死,但持续熬夜会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熬夜可能诱发猝死。
◆情绪波动:情绪激动、焦虑等可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心肌缺氧、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对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
◆剧烈运动:适当运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剧烈运动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有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可能。
◆久坐不动: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引发肺栓塞,经常坐长途飞机和喜欢打麻将的朋友一定要预防经济舱综合征、麻将综合征。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后可致爆发性胰腺炎,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忽冷忽热: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此可引发心肌缺血,脑出血。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代谢增加,心肌耗氧量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出汗多导致血容量下降,电解质紊乱。
◆泡澡桑拿:高热高湿,血液循环加速,缺氧,有心血管疾病、癫痫病、剧烈运动后和酗酒后的人士特别要注意。
◆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的患者排便时会导致胸腔和腹腔的压力增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排尿晕厥: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变慢,由于体位的变化,尿液排出后腹腔压力突然下降,心脑血液供应减少,易发生心脑缺血而晕厥,甚至猝死。排尿晕厥好发于男性。
◆左侧卧位:心血管疾病病人,左侧卧容易使心脏受压,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液循环。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当你了解了猝死发生的原因和诱因后,相信你一定会注意从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危险因素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好自己情绪和睡眠时间,平衡饮食,适当锻炼。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记住定期检查身体,一旦发现身体出现隐患,就抓紧时间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猝死远离你我。
当发生心跳骤停,如何专业施救?
心脏骤停是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可死亡。
其实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心肺复苏术(CPR)并不高深,掌握几个关键步骤,我们都有可能救人一命,挽救一个家庭。
———————————————————————————————————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但是很多急救车在4分钟内到达不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急救知识,因为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使用CPR(心肺复苏),这个是院外最有用最简单的急救措施。(图来自成都商报)
事情发生后,很多专家指出,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然而,眼下在国内,AED的配备,还并不是那么普及,公众对它的使用熟练程度与国外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AED是一种急救设备,操作简便,可以为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帮助发生心室颤动的病人恢复心律。全球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病率达万例,我国每年约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其实,AED在国外已经覆盖率非常高,国内在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有所配备。只不过,它们并不为民众所熟知,因此也没什么人会注意到。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政府每年提供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公共除颤计划,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设置AED,目前社会保有量超过万台,平均每10万人台。在日本,每10万人配备AED的数字为台。即使在香港地区,这一数字也达到每10万人10台。中国大陆在配备数量极其不足的情况下,让AED设备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空谈。
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中心讲师、北京急救中心原副主任冯庚说:“AED设备在中国的普及还很不够,一是数量少,二是很多人不会用。这其中除了经济的问题,也有别的原因。在很多地方,一台几万、几十万的设备,你今天放在那儿,明天可能就没了。相对而言,相关技能的培训和普及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最后,愿高以翔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