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并发气管狭窄和
喉接触性肉芽肿一例解读
医院
王嘉森
1基本信息:
患者蔡某某,女,33岁,体重52公斤,于-3-26因“呼吸困难、咳嗽3月余”收入我科。
2病史资料:
(1)现病史:患者于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无发热、无咽痛、无声音嘶哑、无吞咽困难等不适,医院就诊并口服药物治疗(中成药,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因上诉症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门诊就诊,电子喉镜检查见声门下狭窄及右侧声带突肉芽肿,遂以“1、声门下狭窄2、接触性肉芽肿(右)”收入院。发病来,精神饮食好,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2)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要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3)个人史:否认疫区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特殊化学、毒物接触史。月经史:13岁4-6天/28-30天年3月12日。
(4)合并用药史:无长期药物使用史。
(5)专科体格检查:会厌无红肿,双侧梨庄窝、披裂粘膜光滑,双侧声带运动良好、闭合可,表面粘膜光滑,右侧声带突可见肉芽;声门下主支气管可见膜性粘连狭窄,有粘液潴留。反流症状量表评分14分、反流体征量表评分6分。
(6)辅助检查:
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可见气管膜性狭窄和右侧声带突肉芽肿(见图1、2)。24小时MII-pH监测结果示酸反流0次,弱酸反流12次。
4初步诊断
(1)气管狭窄;喉接触性肉芽肿(右);反流性咽喉炎
(2)诊断依据:患者主诉为呼吸困难,电子喉镜检查见气管狭窄,考虑气道狭窄为患者呼吸困难病因,故第一诊断为气管狭窄。喉接触性肉芽肿的诊断依据喉镜检查。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依据RSI、RFS量表评分和24小时MII-pH监测。
5鉴别诊断该患者声门下狭窄的诊断较为明确,主要就声门下狭窄病因行鉴别诊断:
(1)先天性:先天性声门下狭窄一般于幼年即出现呼吸困难,归因于胚胎期的喉发育不良,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或综合征的部分病变,如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和CHARGE综合征等。该患者近期方出现呼吸困难,且既往无各类综合征病史,故病史和既往史不符合先天性声门下狭窄。
(2)后天性:先天性声门下狭窄病因多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进行鉴别:
①物理化学因素:包括医源性损伤(气管插管)或喉外伤、化学气体吸入、呼吸道热烧伤等。该患者无气道理化损伤病史,可排除。
②肿瘤:肿瘤侵犯气道可引起气道狭窄,但该患者声门下狭窄呈膜性且表面光滑,不符合肿瘤生长表现。
③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气道炎性刺激及愈合瘢痕等可表现为膜性狭窄,但该患者近年来无气道感染病史,暂不能确诊。
④结缔组织病:不明原因的气管狭窄多由风湿免疫疾病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而该患者病史中并无此类结缔组织病迹象。尽管如此,无结缔组织病的其他全身表现并不能排除这一病因诊断,明确该病因还需要风湿免疫科完善相关检查和继续临床观察。
⑤咽喉反流:有研究表明咽喉反流是声门下狭窄的病因之一,咽喉反流可损伤声门下粘膜,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形成声门下狭窄。且该患者同时存在喉接触性肉芽肿,而后者与咽喉反流关系密切,入院后查RSI量表评分阳性、24小时MII-pH监测发现存在弱酸反流事件。综上,考虑咽喉反流为该患者声门下狭窄的病因。
6药物治疗口服PPI治疗,两个月后评估疗效。
7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气管狭窄内科治疗效果预期不佳,同时考虑该患者为膜性气管狭窄且阻塞主气管70%以上,建议行气道球囊扩张手术治疗。患者考虑后于年4月16医院全麻行支撑喉镜下Sutter刀放射状切开、高压球囊扩张术。
8随访随访患者治疗两个月后(即术后一个月)的呼吸情况和喉镜表现,随访期间嘱患者避免巧克力、脂肪、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番茄酱、红酒和咖啡的摄入,避免进食过于饱胀及午夜进食;并坚持口服PPI药物治疗。患者年5月30日复查,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喉镜检查示气管狭窄处较前宽敞、右侧声带突肉芽肿消失(见图3、4,医院,故随访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