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王成怀我给细菌做了一辈子饭

??

导语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这些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有点陌生的字眼,对于王成怀来说,他却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一一参与了其中——这种参与方式确实有些特殊,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给细菌做了一辈子饭!”当真正了解王成怀是如何“给细菌做饭”之后,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美丽应当这样欣赏,活着的乐趣应当这样歌唱!

王成怀(—)

中国著名的血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以及梭菌研究专家。我国梭菌芽孢杆菌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曾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沈阳大连人。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他主持研制成功的肉毒抗毒素系列制品填补了我国防疫制品的空白。他是我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这一辈子只待过两个地方——大连和兰州,只干了一行,就是‘血清’”,这是王成怀老人对自己一生的概括。而谈起生物制品研究,他则风趣地说:“我给细菌做了一辈子饭!”他就这样简单而精辟地诠释了自己奉献一生的事业。

乱世孤儿,结缘生物制品

王成怀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岔沟花红沟一户半商半农的家庭。起初王成怀的家庭还算殷实,但不幸却接踵而至。短短几年内,王成怀的家族中就先后有十多人因患肺结核相继离世,其中也包括他的父亲。那时的王成怀只有两岁。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母亲于次年也因病去世。不足4岁的王成怀成了孤儿,靠祖父母、姐姐抚养。

家族的衰败和双亲的过早离世,使王成怀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虽然家庭生活拮据,但王成怀读书十分刻苦。读完中学的王成怀报考了沈阳的满洲医科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年8月,王成怀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为了养家糊口,在刚毕业的一年内,他先后经历过回家种地、当小学教员、当校医、开私人诊所等各种谋生职业。而他并不知道,有一项重大的使命正在悄悄等待着他……

年6月的一天,医院工作的同学建议王成怀到大连铁路局医务处去毛遂自荐,求个正式工作。当时大连铁路局医院编制已满,但当时大连卫生研究所除了一个苏联红军代表和二十几个刚复工的老工人外,其余全是日本人,还没有一个中国技术人员。王成怀在医科大学学过一些细菌、毒素方面的知识,正好派上了用场。年7月1日,王成怀正式踏入了大连卫生研究所的大门,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生物制品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涯。

王成怀忘不了老人们留传下来的学习古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踏进大连卫生研究所大门的那一天起,他始终把学习掌握生物技术作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日本投降后,大连卫生研究所的日籍技术人员陆续离开研究所回国。当时的日本所长对王成怀说:“王先生,日本技术人员就要陆续回国了,和你有关系的业务技术,你可以请他们给你再讲一讲。”日本技术人员一心想着回国了,本已无心思再给中国人讲什么技术。但在王成怀的请求下,同时碍于所长的情面,还是匆忙地给王成怀作了讲解。王成怀如饥似渴地倾听,并跟着用心做实验,逐步探索和提高。

为了抓紧学习,日本人放假他继续上班;日本人不过春节,于是王成怀在春节期间也和他们一起上班。为了积累实验数据资料,王成怀总是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把日本技术人员当天做的实验数据记录悄悄带回家抄写。那时,王成怀的家里除了睡觉的炕,什么都没有,更没有写字台。他就趴在炕沿上抄写,常常抄到深夜。可无论抄到多晚,第二天王成怀总是第一个走进室验室,他先是把记录悄悄放回原处,接着就忙着打扫实验室的卫生。日本人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整整一年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王成怀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实验室的工作上。也就是这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为他今后从事的血清毒素研究和生产奠定了基础。

王成怀(左)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支援解放战争,擎起时代重任

年,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王成怀接受了研究生产我国自己的气性坏疽抗毒素的任务。

气性坏疽是一种急剧的创伤感染症,战场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只有破伤风抗毒素,没有战场救护中急需的气性坏疽抗毒素。

接到任务后的王成怀感到担子很重。虽然此前一位从事过气性坏疽研究的日本专家曾简要地向王成怀介绍过厌氧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厌氧性表面培养法及四种气性坏疽梭菌菌落形态的特征观察法,但对于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他脑子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时没有经验,我用一个活菌给一匹马做了基础免疫,结果十几匹马被感染了。那时正好是年的元旦,卫生研究所搞团拜,结果我跑到马厩里一看,好几匹马已经死了,就连苏联军官的坐骑也死了,我赶快给剩下的几匹没死的马注射血清抢救……那件事对我震动特别大,当时我就哭了……虽然苏联军官也表示谅解并鼓励我继续努力,但这事在我一生中都难以忘记。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居然有人说我把马弄死了是破坏解放战争……”王成怀回忆说。

后来,经过王成怀和他的助手们的反复实验,终于在年正式出品了中国人自己研究生产的气性坏疽抗毒素,并运送到解放战争各前线战场使用。为了表彰王成怀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大连铁路总工会于年1月给王成怀记大功一次。

另一件让王成怀同样终身难忘的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军委卫生部给大连卫生研究所下达了试制霍乱甲、乙、丙型和伤寒、破伤风五联菌苗的任务,希望通过一次接种,同时达到预防霍乱、伤寒、破伤风等传染性疾病的目的。王成怀作为大连卫生研究所血清科科长和具有技正(教授级)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被指定为五联苗试制生产的主要负责人。经过多次试验,并上人体观察,终于研制出五联菌苗,生产之后被立即运送朝鲜战争前线,有力地支援了中朝人民的反细菌战争。

虽然成功了,但王成怀在事后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当时怀着一腔热血,为了尽快让志愿军有可以防预毒气战的疫苗,在做人体实验时,首先是我自己注射,后来让所里近人至人进行了人体试验观察,结果出现了17%的‘无菌脓肿’,这在现在的试验标准来看,那是坚决不允许的。”王成怀回忆说,在抗美援朝末期,他随大连所所长到北京,临上火车前,他还给自己注射了一针疫苗,到了北京卫生部后,工作人员先让他睡一觉,他哪里睡得着!他听到隔壁房间卫生部部长在对各军区负责预防接种的军官说:“你们多自我检查,少责问制造者。”后来王成怀得知,北京卫生研究所的人也来了,他们也做了菌苗,而且各个军区管卫生的军官都在自己胳膊上打了疫苗,有的人胳膊上已经出现了无菌脓肿。“有军官让我看他出现脓肿的胳膊,我当时心酸得很,感觉无地自容。当时还是年轻,做事不够严谨,这些都是经验教训。不过好在当时的长官理解我们,没有追究我们的责任,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出现那么大的不良反应,是不可想象的。”

随后的几年里,王成怀依旧忙忙碌碌。而再次影响他一生的转折点,还要从年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撤消建制说起。

王成怀(左)正在救治中毒病人

扎根西北,抗菌素突破确立学术高度

年,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撤消建制,原大连所的技术人员都将被分流到新建的成都所、兰州所等地。当时兰州的齐长庆所长说:“其他的人我不要,我就要王成怀。”年7月12日,王成怀带着部分志同道合的大连所青年和各自的家眷离开了滨海城市大连,来到了兰州,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大西北生活。“相比大连所而言,兰州所的条件确实差,但是我就觉得人好。”王成怀至今不忘老所长的知遇之恩。

王成怀来到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后,便开始负责主持血清毒素的研究和生产,同时接受了所部下达的抗毒素质量改进和气性坏疽抗毒素生产筹备两项任务。

对于气性坏疽抗毒素的研究和生产,王成怀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已告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兰州开辟生产并无多大问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均有所改变,当年的主要助手也未能带来到兰州,因而不得不从培训技术人员、开创必要的条件入手。从产毒到免疫及血清等一系列试验和工艺改进,经过两年的时间,最终于年生产出了第一批冻干精制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

在质量改进中,王成怀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胃酶消化精制方法,由于正确处理了收获率和精制度的关系,因此提高了效率,使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抗毒素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

年,王成怀又着手对白喉类毒素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其从粗制品变成了精制品。各种制品的质量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同类制品的质量标准。

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试制成功时,王成怀露出喜悦的表情(图片拍摄时间:年)

十年攻关,填补肉毒抗毒素空白

在年至年的10年间,王成怀一心扑在了肉毒抗毒素的研究上,并最终攻克了重重难关,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新中国解放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发生一种神经麻痹性疾病,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叫肉毒中毒,只称其为“察布查尔病”。这种病发病急速,死亡惨重,后来初步判定该病是由肉毒中毒引起的。

年,王成怀紧急受命,立即着手寻找菌种。在他的带领下,年的上半年,精制A型及B型肉毒抗毒素和A、B、C、D型肉毒诊断血清首次在我国诞生。这一成果不但得到了“察布查尔病”果然是肉毒中毒的确诊,而且还查明新疆地区早就有肉毒中毒的爆发。

随后的几年里,王成怀又潜心研究制备针对肉毒中毒的所有型别的制品,到年终于制备成了A、B、C、D、E、F各型防治用冻干精制肉毒抗毒素和A、B、C、D、E、F、G各型肉毒素型别鉴定用特异诊断血清。后来,王成怀又接受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研制吸附精制A型和B型二联,以及A、B、E、F四联肉毒类毒素的任务。王成怀率领课题组经过10年奋斗,终于实现了全部课题目标。至此,各型肉毒中毒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品种已全部齐备。

而在此期间,王成怀曾先后十多次应邀携带制品赶到现场抢救肉毒中毒病人,有33名濒临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抢救了回来,抢救成活率高达94.6%。为了推广和传授肉毒中毒抢救知识和经验,王成怀还通过应邀赴全国各地授课,培养了大量人才。

由于在肉毒中毒研究领域功绩卓著,各种奖项和荣誉纷至沓来,包括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医药科技大会成果奖等殊荣。兰州所也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直至目前,兰州所还是全国唯一生产肉毒中毒系列制品的单位,在紧急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担当重任,古稀之年著就生命华彩乐章

年9月,王成怀走上了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领导岗位。年6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王成怀担任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这一年他已经61岁。

上任后,他首先抓科研,相继组建了第一、二、三研究室,选配得力专家担任室主任,在全所体制上首次确立了研究系列和生产系列的新格局。他视质量为研究所的生命,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完善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出了创造优质名牌的战略,使各种制品质量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年4月,王成怀退居二线。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担任兰州所名誉所长。此后,王成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一生挚爱的生物制品科学研究工作中。

他率领两名助手,组建了全国唯一的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梭菌专业实验室,搜集保藏各型肉毒梭菌菌种68株,为《中国菌种目录》提供了24株肉毒梭菌编目资料,完成了全国各地的肉毒中毒标本送检工作,参加了西部地区梭菌分布的合作调查,为肉毒梭菌的检出和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针对艰难梭菌肠炎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开展了梭菌疾病的细菌学诊断方法及其诊断制品的研究,研制成功了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与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用的特异性高的毒素和抗毒素,制备出了用于检测两种毒素的各种方法的抗原和抗体,建立了制备方法等。

由于日本在生物制品领域发展较快,王成怀担任名誉所长后,积极发挥个人优势,为中日技术合作牵线搭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课题协作和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兰州所的科研生产工作。

75岁时,王成怀正式办理了离职休养手续,但他还是离不开他一生挚爱的生物制品科学研究工作,仍然致力于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方面的改进,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yy/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