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痤疮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理

痤疮的临床表现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病变,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古代称面疮、酒刺、“肺风”“粉刺”或“面疮”,俗称“壮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寻常性痤疮好发于青春期(10-20岁)的男女,俗称青春痘。也常见于30-40岁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偶有发生影响美容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率而已。

痤疮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点状样痤疮

面部呈现的小点状散在小白点接近于皮肤色,如用手挤压,可挤出条状或米粒大的黄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还有表现为小点状的小黑点,是经过氧化后所形成。

2丘疹性痤疮

最常见的皮肤损害以发炎的小丘疹为主,高出皮肤,大小有如米粒到豌豆大,较密集,有的也较坚硬,颜色是淡红色或深红色,有时在丘疹中央可以看到黑头或顶端发黑的皮脂栓,时有痒或疼痛感。

3脓疮性痤疮

以脓疮表现为主,高出皮肤有绿豆大小,顶部形成白头脓疱,底部色浅红或深红,触之有痛感,脓液较为粘稠治愈后常遗留或浅或深的瘢痕。

4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颜色呈浅红色或深红色,表现不一,有的显著隆起,而成为半球形或圆锥形,可长期存在或逐渐吸收,若脓液破溃后形成明显的瘢痕和色素沉着。

5聚合性痤疮

它也是皮肤损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皮肤的损害呈现多种形态,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窦道、瘢痕、硬结密集发生。

6萎缩性痤疮

是指丘疹或脓疱性痤疮损害,破坏了皮脂腺体,所引起“凹坑状”的瘢痕,多见于患病时间较长,反复发作,而没有加以重视的患者。

7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菌感染,破溃后流出血性胶流状脓液,炎症不重,以后逐渐形成窦道或瘢痕。

8恶病性痤疮

皮肤损害为小米粒至蚕豆大小的青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质地较软,含有脓液或血液,长久不愈,愈后遗留小瘢痕,可转变为疽疖痈,此型多见于体质虚弱者。

痤疮形成的机理

痤疮与皮脂腺分泌过多、细菌过度生长、毛孔堵塞、内分泌因素、情绪因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使用不恰当的化妆品等因素相关。

痤疮发生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进入青春期后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升高,睾酮在皮肤中经5-a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表雄酮也有一定的促进皮脂分泌作用。皮脂主要由角鲨烯、蜡酯、甘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酯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并促进毛囊上皮的角化。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质细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质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腺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易继发细菌感染。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批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最为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酯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是导致痤疮炎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趋化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补体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诱发或加重炎症。

除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痤疮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等有关,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和爆发性痤疮,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编辑(北京日化协会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xgl.com/hywh/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