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5岁,咽喉部异物感已有3年,医院就医,做过喉镜、胃镜、心电图和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反复治疗咽炎,抗胃酸反流药也没有任何好转,痛苦不堪,身心疲惫,焦虑、失眠,请问专家是否有应对方法?
专家分析:
胡先生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癔球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多表现为咽部非疼痛性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也有患者描述为咽部紧缩感,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程度不等。
无吞咽困难且进食常可缓解,干咽及不良情绪时常可加重,但客观检查又查不出咽喉、食管等临近器官的器质性病变,目前已将其归入功能性食管疾病中。
下面,美粉儿们就和小美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癔球症”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癔球症?
癔球症,顾名思义,就是总是臆想喉咙有个球(异物)而感到不适。患者通常会感觉有咽部阻塞感、紧缩感、压迫感和异物感,不过均没有吞咽困难及吞咽痛,也就是说,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吃喝。
癔球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病症,大多无明确原因可查,现在一般认为主要与内脏敏感性过高有关。患者因哽噎感或异物感长期不缓解,常怀疑误食异物或异物未取净,有些则恐患食道癌。
如果在进行了经鼻咽镜、胃镜及血生化检查排除了咽喉及食管的器质性病变(如咽旁肿瘤、会厌囊肿、下咽部肿瘤、食道癌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后,就可诊断为癔球症。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美粉儿会问,慢性咽炎不也同样会有瘙痒、异物感等症状吗,那如何与这个癔球症进行区分呢?
“癔球症”vs“慢性咽炎”
1
癔球症的发生多由情志不畅引起,比如压抑、郁闷、悲伤、忧愁等不良情绪。
慢性咽炎常和过度用嗓有关,教师、律师等说话多的人群较易患。
2
癔球症女性更易患,有调查显示男女患病比例为1:5。
慢性咽炎的患病人群就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3
癔球症没有咽喉部的器质性改变或存在异物,不伴有吞咽困难,多在进饮食时减轻或消失,在空咽时明显,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空咽次数会增加。除了有咽喉部不适感外,尚有闭塞、压迫、干燥、狭窄、灼热、瘙痒、蚁行或其他异常感觉。
慢性咽炎虽然在病人的主观感觉上和癔球症相似,也会有异物感,但它有咽部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器质性改变,比如增生、滤泡等。所以不能把慢性咽炎和癔球症二者混为一谈。
4
同时,从西医角度,用治疗慢性咽炎的药治疗癔球症自然难以奏效。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二者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相同的证型,从而用相同的方剂来治疗,属于“异病同治”的范畴。
由此可见,癔球症与慢性咽炎其实还是差别很大的。同时,小美提示亲们,如果美粉儿们有咽部不适症状,可通过下面几点进行简单诊断自己是否患有癔球症!
癔球症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持续性或间断性、非疼痛性的咽喉哽咽感或异物感;
2.感觉在两餐间出现;
3.无胃食管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4.无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
5.无组织病理学依据的食管动力障碍;
Ps.确诊还需医生在看诊后做出诊断。
专家提醒:注意注意!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必须排除真正的吞咽困难。建议颈部体格检查后应用鼻喉镜检查咽喉部,但没有证据表明癔球症患者需要常规检查鼻喉镜。
长期随访单纯性癔球症患者未发现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恶性病变发生。如果存在其他报警症状,如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体重减轻或声嘶时,有必要进行更多检查。
小美温馨提示:有反复咽喉不适的患者不要自行用药,医院请医生进行评估,通过鼻咽镜和胃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再针对癔球症进行系统治疗,以免造成一些恶性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赞赏